考古隊抽干江水,揭開300年前張獻忠沉銀之謎,藏寶數量亞洲第一

7/19

圖7

因為幾年前有一位老鄉上山,在彭山江口附近的山間密林里,發現了掩埋在草叢樹木下的一塊石壁。

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他除去石壁上的雜草樹枝,打算看看究竟,結果讓他震驚不已。

一塊巨大的石龍雕塑置身崖壁,就像真龍一樣。

嚇得老鄉拔腿就跑。

專家們聽完很興奮,立刻讓村民引路,來到了當時發現石龍的地方。

真的有石龍!

並且經過專家勘探,發現在石龍的對面有一隻石虎,矗立在巖石上。

雖說歷經歲月的磨礪,但仍不失威嚴。

這讓大家不禁聯想到流傳300多年的童謠。

7/19
考古隊抽干江水,揭開300年前張獻忠沉銀之謎,藏寶數量亞洲第一

8/19

圖8

許多人不由地猜測「石龍對石鼓」,也許是石龍對石虎的誤讀。

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,石龍石虎的南邊,隱藏著一幅石刻。

上面寫著:

「石龍對石虎,金銀萃山藪,中華寶藏興,民族紹千古」。

石龍對石虎,流傳了幾百年的童謠,再次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。

專家發現,石龍和石虎所對的位置,正好是他們確定要挖掘的地方,不知是巧合還是童謠成真。

岷江圍堰

知道了具體地點,但採取什麼方式發掘,又成為一個新的難題了。

水下考古是前所未有過的。

而且江口這一帶的水很深也很渾濁,水底泥沙厚重。

這是一個難度極大,層級極高的工程。

8/19
考古隊抽干江水,揭開300年前張獻忠沉銀之謎,藏寶數量亞洲第一

9/19

圖9

最終,經過現場勘查後,專家認為可以圍堰駐地,學術名字叫灘塗考古。

就是把砂石倒在江中,把湍急的水流阻斷,修建圍堰,再把水抽干開始挖掘。

將不可控的水下環境,轉變成可控而穩定的陸上環境。

出水寶物

當時恰逢江水枯水期,正是考古發掘的好時期。

因此,考古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,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。

不斷地發掘出文物,其中包含有金冊和銀冊。

據現場專家介紹,金冊為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妃嬪所用,銀冊則為明王朝冊封郡王及妃嬪所用。

還有目前唯一一枚的「蜀王金寶」,也被叫做金印章。

9/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