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發生時,高層住戶該往上跑還是往下跑?看完你就明白了

現代城市中的眾多高層建築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
與金門大橋發生特殊振動的原因一樣, 地震導致建築破壞的主要原因也是共振。

共振,是指一個物體的振動,會帶動另一個物體的振動。
二者的振動頻率越接近,共振產生的振動幅度會越大。
同時,共振具有累加效應,當阻尼較小時,持續性的共振會導致振動幅度越來越大。

一根細桿,僅僅是猛烈地揮動一次,並不一定會被晃斷。
但是,如果周期性地晃動桿子,桿子的振動幅度就會被我們越晃越大。
當揮動頻率和桿子自身的固有頻率較為接近時,這種變化就會特別明顯。

高層建築,因其較為細長的特點,可以看作是屹立在大地這張「桌子」上的細長「積木」。
大部分時候,大地這張桌子都是不會大幅移動的。
但是當地震發生,大地這張「桌子」
 

 

會大幅度晃動,桌子上的「積木」也會被帶著來回晃動起來。
而當晃動的頻率與建築的固有頻率較為接近,且地震作用力極大的時候,建築的晃動頻率就會越來越大,並導致最終發生倒塌。

我們身處高樓,突發地震的時候,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一個問題是, 往上跑還是往下跑?

要做出正確的決策,我們需要先了解,地震發生時,建築的上層和下層哪部分更容易被破壞?

2/4